冠病疫情肆虐全球长达3年,世界多国已实行“与病毒共存”政策,唯独中国仍然试图彻底消灭病毒,坚持“动态清零”为防疫目标持续封城,引发中国19省,多个城市及大学同步爆发“白纸运动”抗议活动,被称为近30多年来最严重的群众事件。
白纸运动导火线
新疆乌鲁木齐一栋大楼上周四(24日)发生火患,酿成10死9伤的惨剧,当地有些人因封控而被锁在家里长达100天,有人认为疫情封控措施可能阻碍了居民逃生,但当地政府声称,火灾是因为多数人不懂得消防自救导致的牺牲,引发群众不满;而习近平11月25日就所罗门群岛地震致电慰问,反而对乌鲁木齐火灾沉默,引发巨大争议。
新疆乌鲁木齐市民率先发起针对当局的抗议运动,要求解除封锁措施,而南京传媒学院学生自发聚集悼念遇难者活动,并举白纸喊出“人民万岁,逝者安息”、“不要核酸要自由”口号,甚至在上海,有人公开喊出了“习近平下台”和“共产党,下台”等口号。随后在北京、广州、沈阳、哈尔滨、长春、重庆、成都、兰州、西安、武汉、郑州、大理、长沙、乌鲁木齐、香港等地,至少有19个省市和91所高等院校先后组织并响应。
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下台! pic.twitter.com/7cRp1paXWY
— Petrichor (@Jam79922967) November 26, 2022
选用白纸隐含强烈控诉
以白纸作为这次抗议浪潮的象征,似乎是在讽刺被称为“大白”的中国防疫人员,同时也在暗示面对中国强力的讯息封锁,人民只能用大量空格、标点符号组成的“无字文”来表达抗议的吊诡现象,代表了想说但不能说的一切。类似的情况在过去香港反修例示威和反俄乌战争的俄罗斯示威当中出现。这不仅是对异议声音受压制的表态,也是对当局的挑战,仿佛在说,“你会因为我举着一个什么都没写的标语而逮捕我吗?”
网友投稿
上海 聂耳铜像十字路口11.27晚10点到12点警方无差别抓人视频,视频标记错误是11.27日。 pic.twitter.com/YwZoMAkNfG—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 November 27, 2022
多地爆发警民冲突
在上海白纸运动的示威者,斥责警方派出大量警力驱赶人群,警方随后冲进人群强行捉人,甚至把没有武器、只有喊口号和唱中国国歌的示威者扳倒在地拖行,场面非常混乱,最终有几十人被带走。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表声明指出,在上海报道抗议活动的特派记者Ed Lawrence被中国当局逮捕并拘留。记者在被捕时遭到踢打,后来被戴上手铐,关押数小时后才将其释放。声明也指,中国官员们声称逮捕他是为了保护他免受新冠病毒感染。
BBC Statement on Ed Lawrence pic.twitter.com/wedDetCtpF
— BBC News Press Team (@BBCNewsPR) November 27, 2022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称,该名BBC记者并未表明自己是记者,也没有自愿出示记者证。他还呼吁国际媒体在中国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
根据《rfa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王允采访到上海示威者李先生,他指出当时被警察抓住,并倒吊起来:“我就用手撑在地上,我手上是血,脸上也都是血。我就想,完蛋了,完蛋了,我今天是没有办法逃走了, 然后我就被抓到了大巴上。”
事实上,被警察倒吊起来的不仅是他一个人,“那十几个警察把那个女的死死地摁在地上、拼命地打,那个女的就拼命地挣扎,然后那些警察就像抓我一样地,把那女的倒吊起来,十几个人把她抓到大巴里。”
另一方面,推特网民《李老师不是你老师》发文指出,杭州民众与警察争执的现场“哭声一片”,影片中不时还能听到“警察打人”,情况十分严重。至于在广州地区,民众要求解封,掀翻了核酸亭。
广州沥滘牌坊 28日晚11点左右
民众要求解封,掀翻了核酸亭 pic.twitter.com/yfiLCtBUvM—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 November 28, 2022
杭州 in77 民众要求放人
现场哭声一片
被抓的人大喊 救救我 pic.twitter.com/7nnCzvRgJR—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 November 28, 2022
北京著手“拆弹”
为了阻止民众举行更多的抗议,中国警方星期一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发生抗议的地点加强巡逻及保安戒备,上海发生抗议行动的乌鲁木齐中路周一被封锁,商家被当局下令关门歇业。
北京当局已著手拆弹,除了防疫措施将逐渐放宽,面对群众运动,官方不致动用武力驱离。另外,广州宣布,长期居家老人、网课学生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可不参加全员核酸检测。
至于中共官媒新华社在周一(28日)凌晨,连发3篇时评,分别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使中国疫情防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强调要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有关内容为中共官媒再一次为“动态清零”辩护,亦被外界视为对示威的间接回应。
至于早前电视台转播世界杯足球赛事,也因喧闹的世界杯人群与封控形成鲜明对比引起愤怒,中国国营广播公司央视也剪掉卡塔尔世界杯未戴口罩球迷的特写镜头。
多国发声
这次年轻人纷纷走上街头呼吁当局停止封控,拒绝强制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并高喊争取自由的口号,成为国际瞩目焦点。
美国白宫和国务院表示:“我们一直在说,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每个人都有权力进行和平抗议,这包括在中国。”
联合国28日也呼吁中国,不应该逮捕仅仅是参与和平示威的民众。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发言人劳伦斯(Jeremy Laurence)告诉记者:“我们呼吁中国当局依照国际人权法律及标准,对抗议活动作出回应。任何人都不应因为和平表达意见而被任意拘留。”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姐不美,但有姿态:姐不酷,但有自己的风云路。欢迎跟小编一起分享日常点滴!
让我们一起维护言论自由精神,营造理性交流环境;提醒留言不要人身攻击、鼓吹种族与宗教仇恨、诽谤及造谣等。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违反此原则的留言。
足球也有自己的名字!2022卡塔尔世界杯官方用球有什么特别?
2022年世界杯开打后,同事和朋友们聊的都是足球吗?在这股世界杯足球热潮里,你除了认识时尚又帅气的足球明星、还有今届的吉祥物La’eeb外,你知道今届世界杯足球叫什么名字吗?如果你叫得出Adidas,知道Adidas是世界杯官方使用的足球品牌,小编已经觉得你很棒棒啦!可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是有自己的名字的哦!
看足球赛对小编来说有点吃力,因为大致上都只看到20几个人在绿色的球场上奔力跑动,然后只见到一个小白点在快速转动。而那个小白点就是让这么多个男人一起争相追遂的目标!作为整场赛事的主角──足球,你可知道它叫什么名字?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逐梦之旅”
足球也有名字?对啊!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是有名字的,Adidas则是制作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的运动品牌,而在今届世界杯上使用的比赛用球,名叫“Al Rihla”,中文又译作“逐梦之旅”。
Adidas从1970年,就受邀打造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并为墨西哥世界杯创造了足球历史上的经典——Telstar。Telstar革新性地采用了表面32块手缝嵌面的新构造,使足球拥有了更圆和更稳固的外形,直到今天仍是各种足球的原型。
而Adidas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打造的比赛用球则名为“Al Rihla”,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旅途”,球身设计则从举办国卡塔尔的文化、建筑、帆船和国旗中获取灵感设计完成,再以全新的珠光球面展现了当地标志性的文化色彩。
到今届的世界杯为止,Adidas已是经连续第14次为这项足球盛事制造比赛用球,而且一直不断突破和创新技术极限,今年新登场的“Al Rihla”也创下了多项“首个”纪录。
比过往所有世界杯用球的飞行速度都更快
足球比赛越来越快,随着速度的提升,足球的精准度和飞行稳定性变得至关重要。为了世界杯这个全球体育盛会,Adidas提升了足球的速度和精准度,同时让它大幅提升了足球在空中保持飞行速度的能力。
首款仅采用水性油墨和水基胶的世界杯用球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大部份品牌在业务模式里追求的目标,Adidas也十分重视。所以,在注重世界环境保护的概念下,“Al Rihla”也被认证为首款仅采用水性油墨和水基胶的国际足联世界杯用球。
多种文字体现包容主题
为传递足球精神的平等与包容,“Al Rihla”在球身选用了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字作装饰。其中还包括中文方块字呢!围绕着“足球”,“团队、公平、集体、责任、激情、尊重”逐一展开。
只出现品牌标志 并没有ADIDAS字眼
在“Al Rihla”球身上,只出现了Adidas的三条纹(又是条块?)的品牌标志,品牌的“Adidas”字眼没出现。
历年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名称
那么,你可会好奇,那些年里的世界杯官方比赛用球,又叫什么名字?来来来,小编都给你找来了!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Telstar
1974年德国世界杯──Telstar Durlast
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Tango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Tango Espana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Azteca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Etrusco Unico
1994年美国世界杯──Questra
1998年法国世界杯──Tricolore
2002年韩日世界杯──Fevernova
2006年德国世界杯──Teamgeist
2010年南非世界杯──Jabulani
2014年巴西世界杯 ──Brazuca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Telstar 18
关注我们的👉INSTAGRAM和👉小红书,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吃瓜娱乐消息、打卡景点、生活潮流、好康优惠等。😍
延伸阅读
喜欢所喜欢的,
分享想分享的,
来看你想看的。